每天,一辆辆危废收运车驶入崇明嘉瀛公司,将来自振华重工、沪东造船等企业的危险废物有序放置在指定卸料区。只要扫描每个危险废物包上的二维码,这包危险废物的运输时间、所含物质、产废单位等关键信息便一览无余。
崇明嘉瀛公司危废焚烧线
崇明危废处理“全过程、可追溯”的模式,成为上海危废处理的一个缩影。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记者从上海环境集团获悉,目前,上海全境危废已贴上身份标签,涉及规模可达每天400多吨。
【资料图】
危险废弃物处理事关城市和人身安全,从收集、转运、预处理、贮存到焚烧,全链路都需要严格管理。危险废物贴上的“身份证”大有文章,显著提高了前端预接收环节安全性。
通过手持pda扫描二维码,危险废物就可以实现从源头产生、过程运输到处理处置等全流程可追溯。危险废物入场进入末端处置后,现场再次生成包含产废单位、废物代码、危险特性、产生日期、联系人电话等信息的二维码,最后扫码入库。
每包危废拥有“身份证”,通过手持pad扫描二维码获取危废信息
小小身份证的背后,有一套信息化系统作为支撑。这套危废信息化管理系统(erp)已做到全过程闭环,从危废产生源头、收集、贮存、运输,末端处置及资源化利用,实现“来源可查、去向可追、全程留痕”。
危险废物具有特殊性,在信息系统助力下,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管理日益精细化。如,不同产废单位分级分类管理,严格按照“联单转移、专人专车运输、预接收采样及检测分析、规范贮存、编制专项处置方案”流程开展,筑牢危险废物安全合规处置“双保险”。
危废鉴别实验室对入场危废进行取样分析
同时在末端处置上,全市危废处置短板正在补齐。嘉定、崇明、老港危废处置基地,以及临港新片区危险废物高值资源化与集约化示范基地、市公卫中心医废焚烧线先后落地,松江危废项目正在全力建设。
不同危废的污染物特性经过种类和重量调配,通过“回转窑+二燃室”技术工艺进行焚烧处置,经过1100℃高温燃烧后,烟气、废水排放等均达到国际最高的环保标准。通过集中焚烧,在无害化处置危废的同时,能够有效地减容85%以上,剩余焚烧残渣、飞灰则通过填埋处置。此外,危废焚烧还能实现发电上网,一吨危废焚烧产生热能可发电400千瓦时。
栏目主编:陈玺撼
本文作者:戚颖璞
图片编辑:项建英